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中国最大的百合种质资源圃在兴义市白碗窑镇建成。
近期,兴义市白碗窑镇海子村320亩百合种质资源圃的1000多个品种、100多万株百合陆续绽放。鲜为人知的是,在人工干预下,这些百合竟然能四季开花,而且可以被成功控制在一些特殊时段,如“五一”“国庆”“春节”盛开。
当前,这些姹紫嫣红、清香诱人的百合花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天都会吸引游人前来赏花。游客何应菊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漂亮、香气宜人的百合花,心情很好。
游客孙章飞说:“看到成片开放的百合花,感觉非常舒服。之前,我认识的百合花只有白色,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种类。”
自2015年4月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百合课题组先后在兴义市乌沙镇和白碗窑镇开展百合培育工作,黔西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百合课题组组长明军教授告诉笔者:“百合是喜钙植物,适合于在气候冷凉和土壤PH值偏酸的环境里生长。黔西南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百合。”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百合课题组共培育出17个百合新品种。其中,京艳、京鹤、京鸥、丹蝶等4个品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明军说:“这些新品种全部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卖到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也是百合产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除了这些新品种,基地上还培育了几十万株百合花杂交后代,去年从其中选植的175个优良单株正在培养。”
中国是百合的故乡,传统的百合具有食用或者药用价值,但是观赏百合则长期被鲜花王国荷兰垄断。此次获得国家专利的四个新品种当中的“京艳”和 “京鸥”,则属于观赏百合。
明军介绍,我国每年从荷兰进口的百合种球数量大概是2到3亿之间。“我们希望用‘京艳’这个品种来替代现在在市场上认可度比较高的主栽品种‘索蚌’,并且建立自己的种球生产基地。”
在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兴义市加大了服务力度,保证了科研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兴义市认真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积极引进百合生产企业,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脱贫攻坚事业中去。
兴义市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乌沙、鲁布格、七舍等镇引导和发展农户种植百合,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通过百合种球繁育、种植、回收、加工,增加农户收入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确保农户有稳定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